新京報插圖/許英劍
  非常評
  從8月初至今,洛陽市副市長郭宜品失聯已40餘天,除證實其失聯屬實之外,當地尚未公佈失聯的原因、時間、方式等具體細節。縱觀近年來影響較大的案例,官員“失聯”多涉及貪腐,“失聯”方式也大同小異,包括“請假失聯”“突然消失”“滯留不歸”等。
  “郭市長”去哪兒了 制度不能緘默
  在紀檢監察部門擬立案查處官員腐敗案件時,即應盯住相關官員的行蹤,讓其想失蹤都不能。堅決消除現在這種“無密可保”的狀態。
  對媒體近年報道的“失聯”、“跑路”官員進行盤點,發現官員出逃方式雖不盡相同,原因卻多與“貪腐”有關。人們不禁要問:官員失聯、跑路現象真的不能防範嗎?我認為,郭宜品等人失聯案提示,防止貪官跑路,盯住這樣幾個環節是至關重要的。
  一是推進領導幹部個人重大事項申報等制度,完善職務犯罪預警機制,加強國際合作等措施,讓貪官“插翅難逃”。
  二是嚴格辦理腐敗官員案件中的保密制度。像本案,即將啟動郭宜品的經濟問題調查程序,是誰走漏了風聲?為何其能夠趕在查處其問題的節骨眼上失聯,是否有人向其通風報信?
  我認為,在紀檢監察部門擬立案查處官員腐敗案件時,即應盯住相關官員的行蹤,讓其想失蹤都不能。再就是嚴格保密措施,相關辦案人員應當責任到人,堅決消除現在這種“無密可保”的狀態;一旦發現有人違反辦案保密制度,必須嚴厲查處,絕不姑息。
  三是減少和消除裸官現象。雖然“裸官”不一定都是貪官,貪官也不一定都是“裸官”,但不可否認,裸官跑路尤其是外逃的可能性要大得多。《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》對此有具體規定,有些地方也作出了重要限制,例如廣州規定禁止裸官在監察、組織人事、財務等重要崗位、敏感崗位任職。
  “失聯”官員去哪兒了,制度不能緘默。要看到,預防和懲治腐敗是一項系統工程,防止其腐敗後跑路只是其中一個環節。儘快出台官員財產申報等制度,建立有腐必查的制度反腐機制,才是從根本上防止貪官跑路的治本措施。 □劉昌松(律師)
  誰助跑路貪官“遠走高飛”?
  從追查不及時以及信息不公開來看,讓公眾感覺背後似乎有一股假拖沓之名和行捂蓋子之實的動作,在助扶郭宜品“遠走高飛”。
  洛陽市副市長郭宜品“失蹤”已40餘天,隨著媒體對這部“懸疑劇”的深挖,兩方面信息被梳理出來:一者,郭的孩子早已在國外,其妻也通過當地公安的關係辦理了假身份證而不見蹤影。二者,郭在伊川縣主政期間劣跡斑斑,大推強拆;關押因失地而上訪的農民;幫親友分羹市政項目牟取暴利;接受大額賄賂。
  綜合來看,郭宜品在當地既近乎於一個“裸官”,手中的權力也幾乎“失控”。但即便是從政履歷劣跡斑斑,且“郭宜品和地產商交好,並形成利益交換,在當地已非秘密”,由此亦不乏民間對他的舉報,卻根本未影響其升任副市長。這樣“邊腐邊升”,讓人瞠目結舌。
 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,在主政伊川縣期間,郭宜品參加由上級主辦的“向人民述廉”節目錄製,標榜成清廉,輕鬆過關。既讓人眼鏡跌碎,又頗耐人尋味。
  而接下來,郭在或許已經獲悉將被調查的情況下“失聯”,更暴露出對當地領導幹部管理與監督的漏洞。尤其是,失聯後當地似乎並沒有重視,直到一份排查提綱被人在網絡上曝光,當地才承認此事屬實,但至今又三緘其口。從追查不及時以及信息不公開來看,讓公眾感覺背後似乎有一股假拖沓之名和行捂蓋子之實的動作,在助扶郭宜品“遠走高飛”。
  聯繫到郭宜品從政履歷劣跡斑斑卻不礙升遷,各種制度性監管和社會監督形同虛設,郭宜品失聯背後是否有一股若隱若現的“助推”力量,並非完全臆想。因為其曾經權力“失控”而不得治的程度,令人無法想象合理性,既有原先的“邊腐、邊升”,就給後續的“失聯”留下了浮想的空間。
  需要追問的是,郭與地產商形成利益交換在當地已是公開的秘密,為何相關部門對此“無動於衷”?郭對舉報者打擊報複,又順利升遷,這其中必然有著失察和失職之處,對此,更須一查到底。
  如果在郭濫用職權和大肆牟利的過程中,動態的反腐機制發揮應有效力,最起碼能夠縮短其違規和被查的窗口期,甚至於不會“失蹤”。所以,當下追逃固然是首要的,但對郭宜品為何監督乏力,讓其在各種制度面前屢屢順利通關,也需要追查追責。 □燕農(大學教師)  (原標題:如何防官員“失聯”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fopc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